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9月以来,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好转,7、8月份长期国债利率就开始持续回升,恒生红筹股指数同步触底回升,而沪深300指数彷徨犹豫了三个月后,终于在12月出现快速回升,似乎市场和宏观已经全部达成一致“中国经济回升,A股向好”,然而大部分企业家却会忧心忡忡的质疑这个观点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“宏观回暖,微观尤寒”的情况呢?让我们看看宏观和微观有什么联系和区别。宏观上看,经济的回升是总需求的回升,是总产出的回升,这对应微观上企业感受到销售收入回升,而企业家关注的是利润和现金的情况,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毛利率的乘积再扣除费用和税收,当GDP回升的时候一般企业的销售收入会随之回升,毛利在库存较低的复苏初期改善明显,而后就会停滞,而税收和财务费用常常是顺周期的,也就是说,经济回暖后,企业微观环境的改善直接与销售收入相连,而毛利的改善未必能够持续,税费和财务费用的上升幅度可能超过收入的回升幅度,企业的利润未必能够持续改善。

此外,企业利润的质量也未必能够持续改善,如果需求回升而流动性环境持续偏紧,企业的现金流的改善也是难以持续的,大量的收入以应收账款取得,企业间的三角债可能加剧。宏观的回暖也难以反映出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是改善还是恶化,如果产出的回升是依靠不断扩大的外部融资取得的,那么产出回升伴随着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恶化,企业家预期自然比投资经理悲观很多,中国国民经济的债务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GDP的增速,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,产出的增长速度是落后于债务的增长速度的,这反映出整体上看企业正在依靠不断加大的外部融资来提高产出,资产负债结构恶化。

另外,宏观整体趋势掩盖了不同微观主体的分歧,大企业在经济增长回升时即能得到更多的订单,也能获得更好的融资,而中小企业在经济回暖时分到的订单少,而融资还会被大企业挤出,从上市公司的数据可以看出,中国的大企业依赖较好的融资条件在账面上储备了大量现金,但面临的问题是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,而小企业资产负债率没有明显上升,但存在大量应收账款,现金流情况较差。一个是“饮鸩止渴”,一个是“火烧眉毛”。因此,近期来看,中小企业受困于现金流的问题,其信用风险依然是较高的,2013年可能更高,而中长期来看,大型企业面临的资产负债表问题蕴含着巨大的风险,特别是那些挤在充分竞争市场中的大型企业,资产负债表可能恶化的更快,未来几年可能面临降级的风险。

没有资产负债表支撑的经济回升是难以持续的,或者说只是一次结构性衰退中的“回光返照”。如果2013年总需求的回升是依靠内需投资拉动,则国际收支盈余会继续下降,即宏观储蓄会继续下降,储蓄下降,投资上升,必然面临偏紧的流动性环境,这意味着在经济回升前半期,股牛债熊,而后半期则是股债双杀;如果总需求的回升主要靠外需带动,国际收支盈余将会回升,宏观储蓄回升,投资若维持稳定,则国内流动性环境会维持稳定,则股市和国际市场将会产生明显的共振,一旦外需开始回落,就会再度回归股弱债强的趋势。

无论如何,中国必须面对资产负债表的调整。未来3-5年,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将是如何利用在上个周期积累的大量储蓄的问题,或者把储蓄通过合理分配的方式激励内需,或者通过借贷的方式继续大搞投资,前者意味着低波动的经济环境,后者意味着高波动的经济环境。中期来看,中国经济的核心矛盾是分配问题,投资者必须擦亮眼睛,相机抉择。

本文删节版曾发表于财新新世纪周刊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石磊

石磊

102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吸引子咨询董事长,曾任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,2010年、2009年“远见杯”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年度第一名,路透社专栏撰稿人。

文章